五個好習慣,讓專注力UP UP
親子天下及網路文章
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?聯絡簿三不五時就出現「上課不專心」評語,國內最大網站的討論交流區,一位母親憂心忡忡留言求助:「真的很頭痛,孩子不專心,老師交代的事情都聽不進去,東西丟三落四,連課本也可以念到不見……他不笨,就是不專心!」其實,要讓孩子成為「專心小天使」,你可以從五大專心好習慣開始起步。
好習慣一:充足的睡眠
睡眠不足,首先受到傷害最大的,就是孩子的大腦。根據睡眠專家研究,睡眠對腦部有非常重要的機能,它可以恢復、修補腦部受傷的組織。而白天吸收的資訊,也需要在睡眠中整理、儲存。分析原因,家庭作息不正常與學習過度,是孩子睡眠不足的兩大因素。
好習慣二:健康的飲食
需多營養專家均建議,「均衡飲食」是基本守則,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報告發現,早餐進食後十五分鐘,就有增強記憶力的表現。英國研究顯示,在上學前吃了早餐的孩子,遠比那些餓著肚子上學的孩子專注力更能集中。高蛋白質再加上含纖維質高的碳水化合物食物,是優質的早餐組合。早餐要避免甜食,屬多醣的全穀類食物,會比以精緻單醣為主的白麵粉製品要好,因為多醣類食物在人體消化比較緩慢,血糖不會大起大落,提供更長時間的腦力能量。
好習慣三:足夠的運動量
活動筋骨對全身的新陳代謝非常重要。許多父母誤以為「安靜」就等於「專心」,不斷要求愛動的小孩安靜下來;但事實上,不專心的孩子,常常需要將內在精力消耗掉,就可以繼續進行靜態工作。所以唯有「動的夠」孩子才能「靜的下」。
好習慣四:遠離聲光的過度刺激
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強力殺手之一,就是多媒體的聲光刺激。長期沉浸在聲光刺激與一心多用的生活型態,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影響。基於時間的排擠作用,看越多電視,其他活動的時間就愈少,用到「主動專注」的機會更形降低,這不利於腦功能的發展。
好習慣五:讓孩子自訂目標提升動機
秩序感與固定的生活節奏,讓家庭充滿足夠的安全感與穩定感,是良好注意力的重要基石。孩子的生活架構愈穩定生活節奏與步調愈清楚,就能產生愈強的安全感與與方向感。其實,很少有孩子「故意不專心」,大多只是「不知道如何專心」。良好的身教,勝過千言萬語,父母最後也別忘了提醒自己,要賞識孩子的每一個優點,讓正向教養的力量,滋養潛藏於心的專注種子。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來分析
陳秀茹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諮詢經驗得出,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兩方面,一方面是身體原因。有些孩子偏食,本來是該吃什麼吃什麼,由於家長的溺愛卻成了想吃什麼吃什麼,造成許多成長元素的缺乏。其次是運動,現在的孩子大都缺乏體育鍛煉,其實運動最有利於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。因為在運動中,孩子的肌肉、神經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,才能完成要做的動作。
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。心理原因有很多,比如夥伴關係、師生關係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,但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。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養育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專注力。父母的過度呵護可以說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主要原因。由於現在只有一個孩子,父母們疼愛有加,本來應該孩子完成的事情卻由父母來代勞,時間久了,孩子就會養成嚴重的依賴心理。因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動腦筋去完成的,作業錯了爸媽給檢查,上課沒有聽明白父母會請家教,這樣一來,孩子的專注力必然會下降。
那麼,家長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?
●專注力是一種習慣,而習慣要從小培養,抓得越早,後面的效果就越好。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,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。家長要告訴孩子,想換書可以,但是可以給媽媽講講這本書的意思嗎?每次給孩子玩具也不要超過兩到三個,玩完這些放回原處再拿別的玩具。
●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。
●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和活動的時間。對於三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,他們的專注力一般不超過20分鐘,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走神。所以,孩子寫累了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再寫。
●改定時為定量。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八點就寫完作業了,於是讓孩子額外再做題。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,反正早寫完也得寫,還不如晚點兒寫完。
●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。有些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錯誤,就說,你這道題做錯了。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。
●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訓斥。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家長也不要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,自己也要進行自我情緒管理。那樣等於強化孩子不集中的特點,孩子也會在心?認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。
陳秀茹老師說,對於注意力不集中,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,反映在學習上才開始著急。所以,對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抓得越早越好。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學習ABCD,而是意志品質、性格及專注力的培養。
|